从空中俯视亚洲最高的观音铜像。郭继江 摄
西樵日出壮美无限。西樵山景区供图
春天的西樵山满山翠绿。卢慧明 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魏清泉说,西樵山入选珠三角十大景观毫无悬念,广东现有四大名山中,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没有一座能与西樵山媲美。
而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西樵山接待游客14万人次,与去年“十一”、重阳相比,增长了约10%,游客们普遍的感慨是“交通更通畅了,吃住更方便了。”
今年,西樵镇出台了《振兴西樵山“岭南名山”五年行动方案》,提出以建设岭南文化高地为目标,加快西樵山国家“5A”旅游景区、岭南文化名镇和山水新城建设,通过文化与景观的相融,将西樵建设成为现代高端旅游度假区,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对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发扬。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团在意大利就推进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考察时说,老城、老街、老屋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符号,有着丰富的文化沉淀,不能因为城市扩张,一味推倒重建,新的城市规划,也不应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作为岭南名山的代表,西樵山的文化资源代表着岭南文化的精髓,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西樵开始了“以文化城”的路径探索。
“借山造城”本质是“借文化造城”
在日前召开的西樵党代会上,西樵镇党委书记梁耀斌提出,要深化文化引领战略,通过实施岭南名山振兴计划,塑造市民文化自信,最终引领西翼片区走向文化自强。
“具体来说,是开展具有西樵特色的文化、旅游、商业等专项规划,凸显城市品位特色。”梁耀斌介绍说,西樵“借山造城”的本质是“借文化造城”,借西樵山千年文化所沉淀的思想来引领岭南名山和岭南名镇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借西樵山的自然风光造城。
而与这些动作配套的是提升商贸、餐饮、市政等城市功能配套,筹建文化、体育中心,在推进新城区建设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新城区发展。去年和今年,西樵镇先后投入两千万元为官山涌绿化、疏浚与清淤,从明年开始,西樵还将逐步修复古渡口、古码头,通过环境改造打造“一河两岸”的旅游休闲商业区。
规划中,变清的官山涌沿线将崛起新的景观带,沿江路作为主要沿河街道,将设计夜景倒影和水景结合的灯光,打造白墙灰瓦式的岭南风格夜景街;官山二桥护栏将安装七彩渐变灯,营造一种灯光流动的美景。从官山涌到锦湖片区,西樵将真正成为一座秀美的岭南名镇。
以官山城区茶行街规划为例,为了保证改造建设中体现出原汁原味的“古韵”,镬耳屋、古巷道、老榕树这些元素也纳入其中,整个一条街都将呈现岭南古村面貌。梁耀斌说,新官山城区将充分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持城市生活的丰富性与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从而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岭南文化融入城市灵魂
“建筑有故事才有文化,才有持续竞争力,有了文化城市才有灵魂。”南海规划部门眼中的西樵山改造,从原点出发,将岭南文化因子纳入到规划编制之中。
“城建规划从最初只考虑环境、绿化,到亮化、净化,再到如今追求文化、艺术品位。”佛山市城乡规划局南海分局副局长李耀茂说,如今南海的城市建设规划已经“升级”到第三个层面,从规划编制开始考虑文化因子,西樵山锦湖片区尤甚。
例如南海会馆的设计,“最初的研究、规划编制开始,到审批、实施阶段均要强调岭南文化元素”。为了让设计方案体现岭南文化特色,南海十余次召集本土文化专家座谈研究,规划部门也多方搜集素材提供给设计单位,要求其考虑在建筑方案中演绎西樵山文化、寻根文化、观音文化等。
目前南海会馆建设方案整合融汇了佛山重要文化心理图腾,如西樵文塔、祖庙牌楼、祠堂戏台、八角宫灯、莲花宝座等,用现代建筑手法力图表现“唯一性”。
“南海会馆是依据西樵山地形地貌以及南海当地建筑、民俗、观音等文化量身定做的,其他地方不可复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说,“换言之,是从西樵山脚下长出来的岭南明珠。”
实际上,南海西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南海”也不只限于西部的西樵、丹灶、九江三镇。目前,南海正以文化为统领,引领南海东、中、西三大片区的协调发展,打造“城市南海”、“产业南海”和“文化南海”三大片区。通过文化的融合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城市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一体的和谐大同。
民间崛起文化自觉
大兴土木的南海西部片区如何才能体现出原汁原味的“古韵”?
“保护是最好的开发。”在西樵镇镇委书记梁耀斌看来,西樵将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前提是保护那些古建筑、古文物不拆不动,在此基础上联合九江、丹灶,打造南海西翼“文翰樵山”岭南文化高地区域品牌。
例如原址重建三湖书院,将在文化古迹的形态上做“减法”,不增加一平米建筑;但要在文化的精神上做“加法”,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的岭南文化研究院落户其中,引进学者拓展其内涵。
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则认为,文化保护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要把没有的、即将消失的文化资料整理到手,把地方的文化遗存、习惯保护起来,抢救起来。“音像留下来,数码化,大量地出版,请国内外学者来做学术研究,老百姓也有机会听到这些专家的讲座”,陈春声说,最终得好处的是文化,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除了政府和专家的投入,西樵岭南名镇升级的民间热情也被点燃。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村民“敝帚自珍”的文化自觉日益觉醒。
63岁的村民区秉忠2005年至今已自费5万多元为村里收集编撰史料。老人告诉记者,他要出一本250页左右的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松塘村开村以来的古楹联、古诗词、风俗习惯、人文轶事等。5年来,老人的受访对象已逾400人,他说,村里老人的去世使得许多史料遗失,唯有文字记载下来才能流芳百世。
除史料收集外,近年来在港胞的带动下,松塘村民多方筹集资金投入200多万元对村内古建筑和珍贵文物进行修复。村民还自发制定并全体表决通过了《西樵镇松塘村村规民约》,要求村内的有证土地、祠堂、民居等项目的改造,应当保持古村岭南建筑风格。
观景指南
西樵山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地处广州、佛山、顺德、江门、高明之间,北距广州市区仅45公里,汽车1小时内即可抵达。
西樵山是南粤名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因其生态环境优美被称为南粤名山、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西樵山是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主要采石场和石器制作场,山势蜿蜒、钟灵毓秀,奇石异洞散落其间,名胜古迹举目皆是,自古便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誉。
西樵山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被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明;明清期间大批文人学子隐居于此,故又有“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
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她不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雅的观音文化令人瞩目,耸立于西樵第二高峰大仙峰上的世界第一观音座像已成为人们研究观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西樵山还是“南拳文化”的发源地,一百多年前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就是这个门派的代表。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西樵山,其绿色文化更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成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粤民众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块福地。
目前,南海会馆、新南海博物馆、西樵山梦工场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正在西